
作為代表一個國家歷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樂圖騰,國歌往往只屬于一個國家。但《自由頌》不僅是希臘的國歌,也是塞浦路斯共和國(以下稱塞浦路斯)的國歌。這是世界罕見的“共享國歌”現象。
2018年世界杯歐洲區預選賽,希臘和塞浦路斯同組。賽前的奏國歌儀式,只需要奏一遍國歌,兩國的運動員就會引吭高歌。
塞浦路斯共和國,位于地中海東部的塞浦路斯島上,距離希臘的最近距離有600多公里。
那么,塞浦路斯和希臘之間是什么關系,為什么共用一首國歌?
塞浦路斯島雖然面積不到1萬平方公里,卻被四個不同的政治勢力控制。
塞浦路斯島島上最大城市尼科西亞為界,北部36%的土地被土耳其扶持的“北塞浦路斯共和國”(北塞)控制,南部大部分地區被希臘族控制的塞浦路斯共和國(本文的“塞浦路斯”特指島南部的塞浦路斯共和國)。塞浦路斯島和希臘之間早在3000多年前就建立起了聯系。在古希臘神話中,塞浦路斯島是愛與美女神阿佛羅狄忒(維納斯)的誕生地。
從公元前16世紀時期,希臘人在該島上發現了銅礦,并把它命名為“塞浦路斯”,意為“產銅之地”。
從前16世紀到前12世紀,大批希臘人來到塞浦路斯島建立城邦,成為了島上的主要民族。
古希臘之后,羅馬帝國以及繼承者東羅馬帝國相繼控制了塞浦路斯島。
與拉丁化的西羅馬帝國相比,東羅馬帝國是一個希臘化的羅馬帝國。東羅馬帝國控制的塞浦路斯島成為了希臘人聚居區。
從古希臘時期到15世紀,雖然塞浦路斯島幾經易手,但希臘人一直以來都是島上的主要族裔,希臘文化一直以來都是島上的主導文化。
15世紀,東羅馬帝國逐漸走向了衰落。伊斯蘭的奧斯曼帝國盯上了東羅馬的領土。1453年,奧斯曼占領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,東羅馬帝國滅亡。
此后,奧斯曼帝國以君士坦丁堡作為首都并為據點,不斷向歐洲大陸擴張,將除了塞浦路斯島之外的整個希臘地區,甚至是巴爾干半島納入版圖。
隨著奧斯曼帝國向亞非擴張,塞浦路斯島成為了奧斯曼帝國版圖內的”飛地“。1571年,奧斯曼帝國占領了塞浦路斯島。
《自由頌》成為希臘國歌
奧斯曼帝國是政教合一的國家,蘇丹(君主)既是國家元首,也是宗教首領。對于非伊斯蘭地區,奧斯曼帝國采取經濟壓迫、政治打壓的方式限制基督徒,尤其是對希臘人。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,是希臘最黑暗的時期。
為了達到長久控制塞浦路斯島的目的,奧斯曼帝國還向島嶼北部遷入土耳其人,傳播伊斯蘭教,打壓東正教。土耳其人的遷入,改變了島嶼的結構,北部成為了土耳其人的聚居區。
19世紀初,奧斯曼帝國陷入衰落,引起了歐洲列強的覬覦。法國大革命宣傳的自由、民主思想傳播到了歐洲大陸。基督徒開始反抗斗爭。
1821年,希臘本土爆發獨立戰爭。生活在塞浦路斯島的希臘族也加入到希臘獨立運動中。因為實力差距懸殊,希臘人的反抗被奧斯曼帝國鎮壓。
1823年,當希臘獨立運動陷入低潮之時,希臘詩人索莫洛斯寫了一首長達158節的長詩《自由頌》。
這首長詩以戰爭中希臘英雄反抗奧斯曼帝國的壓迫歷史為主線,講述了希臘人的苦難和對自由的向往。長詩鼓舞了處于低潮中的希臘獨立軍拿起武器,投入到獨立戰爭中。
英國、沙俄等歐洲列強為了達到削弱奧斯曼帝國的目的,紛紛支持希臘獨立運動。1829年9月,希臘軍隊取得了別特拉戰役的勝利。
1830年,奧斯曼帝國不得不承認了希臘的獨立。1831年,希臘成立王國。
獨立之初的希臘僅相當于今天希臘一半的面積,人口只有80萬。包括塞浦路斯島、愛琴海諸島、愛琴海馬其頓在內的希臘人(250萬)仍然生活在奧斯曼帝國。
希臘獨立使得奧斯曼對于境內的希臘人以及其他基督徒更加敵視。希臘獨立后,希臘政府一直希望收復所有希臘人聚居的地區,定都君士坦丁堡。獨立后的希臘和奧斯曼帝國之間的沖突此起彼伏。
《自由頌》的第一節歌詞表達了希臘人不畏強暴的斗爭。這與獨立后的希臘人渴望“解救被奧斯曼帝國壓制的同胞”的思潮不謀而合。
時間:
地址:
時間:2025-03-28 14:00
地址:視頻號
時間:2025-05-10 13:30~15:30
地址:恒隆廣場辦公樓1座1910
時間:2025-05-13 14:00~16:00
地址:蘇州工業園區蘇州大道西205號尼盛廣場1006室
時間:2025-05-23 10:00~17:00
地址:廣州澳星出國